198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提出“人才工作九条”,即《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广招贤才的九条措施》,轰动全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才工作举措,在四十年后处于新时代的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求贤若渴广揽人才。人才引不引得进要看当地政府对人才重不重视,有没有引才的“欲望”。如果光是把人才的数量当做考核的一项指标、政绩的一个 “光环”、晋升的一块“跳板”,那终究引不来真正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担任县委书记期间,深入调研该县发展实情,将技术人员和企业存在的问题排摸透彻,并多次约见河北日报记者李乃毅探讨正定现存科技人员的处境、困难、顾虑、期盼问题,通过报纸向全国发布了“人才九条”。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怀有“对人才问题早认识、早重视、早去抓,我们的经济工作就早主动、早搞活、早见效”这种求贤若渴的思想和实践,仅一年多时间,200多名人才落户正定,10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8亿多元,比1980年翻了一番。
搭建平台培育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育要坚持常抓不懈的原则,老、中、青、幼立体开发,建立多级梯形人才队伍,使适用之才源流不断、常用不竭”。一方面要横向搭建高能级平台,如科研院所、技工院校、科创中心等,为人才培育、项目孵化提供资源支撑。另一方面要纵向打造人才队伍,聚焦产业实际发展需求,组织开展研修学习、人才论坛、培训交流等活动,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研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齐头并进。
打破桎梏善评人才。做好人才工作,必须敢于冲破藩篱、改革创新。传统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用才导向埋没了很多实用性人才,尤其对于实用性人才稀缺的县域城市,构建新时代的人才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创新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早在4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给出了答案。担任县委书记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23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学修专业、业务特长、工作经历、个人爱好等方面逐项摸底,根据知识分子的德才情况,先后给543名科技干部评定了技术职称,31人调整到对口专业岗位,基本做到了人得其所、才适其用。新时代的评价体系就是要从多个维度分析研判人才的能力、素养、特征并适配岗位的需求,将人才价值的作用发挥最大化。(周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