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将纠治和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巩固精简文件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等工作成果,确保不反弹回潮,着力整治“躺平”“官僚习气”等行为。做好基层减负工作,就是要将党员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让更多的基层党员干部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务广大群众的实际工作中,把党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去。
力戒过度留痕之风,做强“求真务实”的“加法”。近来,“痕迹管理”的过度使用出现在不少基层。为了“留痕”,专门开会摆拍;为了应付检查,连夜加班补充材料;为了应付考核,经常反复修改各种表格,编写检查记录……这些“过度留痕”现象在基层时常发生,究其根源,都是形式主义在作祟。因此,在“留痕管理”时,要转变工作作风,本着有利于工作、实事求是的原则,多一些真抓实干、少一些弄虚作假。在工作检查评比中,要注重过程和实绩、实效,擦亮眼睛、仔细甄别。唯有此,工作过度留痕的形式主义之风才能及时制止,风清气正、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才能长留身边。
摒弃繁文缛节之风,做好“文山会海”的“减法”。“文山高耸、会海汹涌”可谓作风建设最难根治的顽疾之一,历来被基层干部群众所诟病,这意味着精简“文山会海”必须下狠心、出实招、看成效。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回归联系服务群众的本色,一方面要从思想源头上扭转形式主义之风,引导干部把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把人力财力投到关键处,把功率效益贯穿到实干中。另一方面,要发扬“短实新”的文风会风,大幅度减少发文数量,压减会议数量、控制会议时长。只有这样,基层干部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
狠刹华而不实之风,做活“提质增效”的“乘法”。“减负”是为了让基层干部更好的工作,“提质”是为了让工作更好的服务群众。只“减负”不“提质”,不仅会造成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出现消极应付或是态度差、办事效率低的问题,还会使群众不能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进而对基层工作产生误解。因此,唯有“减负”和“提质”“两手抓”,真正缩减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间,不断提升为民服务品质,让人民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优的服务,才能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破除层层加码之风,做细“督查考核”的“除法”。督查检查考核,是推动工作、改进作风的重要抓手。但督查检查过多,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挤占基层干部抓落实、干实事的时间和空间。因此,要避免以“层层传导压力”为名行“层层推责甩锅”之实的现象,不仅要从方法上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合理设置指标,求真务实衡量工作实绩,体现差异化要求,防止“一刀切”“一锅煮”。还要从本质上把督查检查考核的着力点聚焦到提升抓落实本领上来,确保督在关键、查在要害、考在实处,从根本上祛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只有将基层的负担从根源上减下来,才能让干部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把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孟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