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勉励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自找苦吃”这股精气神,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选调生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只有学在一线、思在一线、干在一线,才能褪去稚气破茧成蝶,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求知若渴、学在一线,淬炼初心使命。选调生从校园走向乡村,从学生转变为基层干部,应做好角色转变,明确职责使命,不断夯实思想理论素养,补足精神之钙。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依托各类线上学习平台,随时学习掌握各级最新政策、理论。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在了解国情、吃透上情、知晓村情中提高政治修养和理论水平,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求真务实、思在一线,了解群众所需。大部分选调生在城市长大,没有在乡村生活过,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在开展群众工作时缺乏招法。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既“身入”基层,更“心到”基层,踏踏实实沉下去,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在村情调研和专题调研中,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掌握资源禀赋、人口从业、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村风民风等基本情况。学会善用农民群众的语言和沟通方式拉近与群众距离,多与群众在一起,倾听群众的心声,站在群众的角度看待问题,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躬身笃行、干在一线,扛起振兴重任。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部分地区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视野偏窄,谋事干事创新性不足,而选调生文化水平高、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的优势正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选调生要自觉肩负起乡村发展的重担,充分发挥特长、挖掘潜力,投身到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重要任务和中心工作中,积极献言献策、亲历亲为,在各项工作中不断打磨自身,完成“懵懂小白”“门外汉”到“行家里手”“业务精兵”的完美蜕变,成为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办、问策能对的复合型人才。(吉林省延边州敦化市委组织部 路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