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践行“三多”理念,让调查研究“实”起来

2023-04-26 15:08:52 | 来源: 中亷在线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多次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广大党员干部当践行“三多”理念,调查研究常抓不懈,为民举措治虚务实,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做接地气的人民公仆。

多听“呼声”,广开言路纳民谏。“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广大党员干部应坚持“访民纳谏”,拉开干群之间无形之中的“篱笆”,在调研过程中,将会议桌摆在农家大院、将讲台让给人民群众、将话筒递给人民群众,通过访基层百姓,纳民生之谏;访人民代表,纳发展之谏;访信访群众,纳维稳之谏,从“好法子”“金点子”中把群众期待摸清摸准、把民声听真听切。

多进“家门”,感同身受察民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广大党员干部应少坐“软沙发”、多坐“灰板凳”,脚沾泥土、头冒汗珠,多挑自己的“刺”,多听群众“逆耳言”,多些“脸上挂不住”,只有真正反思“是百姓没出路还是干部没思路”,吃透“上清下情外情”,把握“宏观中观微观”,才能避免写“走过场”的报告、避免做“拍脑门”的决策,理清干事创业的思路,在群众身边感受民情民意滚烫的温度。

多做总结,成果转化保民生。“编筐编篓,贵在收口。”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应用,如果离开应用,调查研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充分发挥调查研究“放大镜”“透视镜”作用,讲真话、道实情,有喜报喜、有忧报忧、切不能先入为主、以偏概全。“光说不练假把式”,要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找准群众最盼、最急、最忧问题的“病灶”,以“钉钉子”的工作精神,抽丝剥茧、解剖麻雀式的工作态度,把高质量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让老百姓为我们党员干部喝彩!(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委员会组织部  郭保林)

责任编辑:晨熙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