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内卷”成为网络热词,流传演变中其用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半月谈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和单位“什么事都丢给年轻人”,导致部分年轻干部被迫“啥都会”“啥都做”,存在基层新人成“超人”现象。半月谈记者提出“鞭打快牛”的职场缩影更多折射的还是基层治理中的内卷化问题,对此提出用好考核“指挥棒”的观点,只有改变待遇荣誉倒挂,成长机会倒挂,责任担当倒挂,让工作投入与回报成正比,才是对年轻人最好的爱护和激励。笔者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对于如何用好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有以下三点思考。
“材难矣,有蕴而不得其时;时逢矣,有用而不尽其施”。全面掌握干部在日常工作特别是重大关头、关键时刻的现实表现,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结合干部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和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考核指标和权重,更注重考核指标的设置科学化和可量化才能识深识准干部。改进目前年终的考核方式,采取“一季一评价、半年一测评、一年一考核”的方式进行,平时考核突出重点,“知人识人”重在平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才能,为干部画出精准肖像,深度透视、摸清日常情况,才能找出真正优秀的干部。
“才有大小,故养有厚薄”。干与不干一样、干多干少无区别、干好干坏没差距,是影响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主要原因。将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问责追责等结合起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推动能上能下,促进担当作为,严厉治庸治懒。让担当有为者有位、消极无为者失位,形成鲜明的导向,使广大干部知所趋赴、有所敬畏。重视将日常考核结果运用到干部的培养使用中,对考核中发现的干部身上存在的短板和问题,要加强培养、帮助提高,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本着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调学调训、实践锻炼,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本领。
“采玉者破石拔玉,选士者弃恶取善”。干部考核坚持考人与考事相结合,注重吸收运用巡视巡察、审计、绩效管理等成果,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的重要标准,增强了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在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急难险重工作中,把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平台,听取群众对干部在重点工作中的表现和群众评价。通过到情况复杂的基层任职培养、发达地区开放一线跟班学习、信访维稳和重点项目中岗位练兵等方式,让年轻干部在实践实干中提升专业素养,在复杂环境和艰苦地区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在重大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增长才干。(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委组织部 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