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西宁最好的季节,43岁的朱治国永远地离开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但他身上的精神密码永远成为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每个共产党员都应感悟朱治国同志扎根基层的信念“密码”、为民服务的担当“密码”、我将无我的奉献“密码”,立足岗位,书写有价值的人生,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感悟扎根基层的信念“密码”。“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大学毕业,朱治国没有留恋城市,而是来到条件艰苦的戈壁乡镇工作,把根深深扎入基层。在朱治国同志的生命答卷中,始终以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公仆标准要求自己,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服务基层。当前,基层农村的交通水电、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方面还有待完善。广大党员干部应当赓续红色薪火,从榜样的身上感悟扎根基层的信念“密码”,放下架子,迈开步子,扑下身子,主动到基层去,到群众身边去,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更好地肩负时代的职责与使命。
感悟为民服务的担当“密码”。“民生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从基层党建考核到干部考察,从村“两委”报酬调整调研到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从基层换届选举到党员教育培训,朱治国都主动担当作为,深入一线调研,察实情、听民心、解民忧。广大党员干部应当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紧紧牢记为民服务的担当“密码”,同基层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牵涉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冷暖的民生实事抓紧抓实抓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感悟我将无我的奉献“密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朱治国常年睡办公室,一米宽的行军床,睡坏了四张;在寒冬缺氧季驱车几千公里来往于数百个村社察实情、听心声;连日加班,仅用两个多月制定调整干部报酬方案……朱治国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到了党的事业中,坚守初心,用奉献书写人生价值。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感悟我将无我的奉献“密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将小我融入到乡村建设的大我中,脚踏实地的为党和人民做事。(定州市北城区 秦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