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需以志为先。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和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作为今年新进的选调生,更要把广袤的基层当作锤炼自身、服务群众的沃土,承前启后,建设好美丽乡村,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定不移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奋进。二十大精神强调,“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落实到自身,就是要少说话,多干事,干实事,干人民群众喜欢的事。做到“三颗心”——不忘初心,守住恒心,保持信心,不忘服务群众的使命初心,坚持守在基层一线的责任恒心,保持能胜任基层工作的担当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说感受、展担当、谋落实,新征程上,党的二十大代表与广大青年信心满满、干劲十足。蓝图昭示未来,信念引领方向。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我们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需以新为径。徐悲鸿曾言:“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创新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它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保证。当前的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因此当代青年要不提升创新精神,要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把开拓创新作为一种常态,要有敢闯、敢进的精神,在不放弃埋头苦干、实干的过程中,倡导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时时处处以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敢于正视矛盾、攻坚克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在面对新生事物时,我们要不畏惧它的到来,放飞自己的思维,学会接受勇于创新,工作才会越干越好。在来到镇宣传部门和红庙村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知识和经验的匮乏,许多以前在学校里学习的东西在实际工作中都很难运用到,更多的是老人带新人的“传帮带”模式。村里的事情繁琐而复杂,从疫情防控,到合作医疗,从乡村振兴,到安全生产,我深切的体会到创新工作方法对提高办事效率,更好的服务群众,提升群众满意度的重要性。以合作医疗为例,在和吴书记对接过之后,我了解到很多村民在系统关闭前还未缴医保的原因是不会操作或不了解相关政策。为提升效率,我和村里其他干部在商量之后,决定采取入户宣传和短信群发的模式提醒村民,并现场教学实操或链接教学模式,而非像往常一样打电话催缴,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
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需以苦为食。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提到:“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人生本就在吃苦中前行,肯吃苦、能吃苦,在吃苦中铸就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培养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是实现人生理想、展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有吃苦的魄力和毅力,主动吃苦,主动磨砺,主动提升,为人生之路打下思想、知识等方面的坚实基础。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对这十年非凡成就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不断创造新的更大成就和辉煌。放眼今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意气风发、奋勇争先,亿万人民锐意进取、活力迸发,广袤神州大地生机勃发、欣欣向荣。我以青春之名,立志将未来写在孔城的大地上,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安徽省桐城市孔城镇人民政府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