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末,各类考核、检查接踵而来。年终考核是年度工作总结的“记事本”,更是查摆问题的“问诊台”。毋庸讳言,一些单位在年度考核时抱有“应付心态”,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跑关系、找门子,挣“面子分”,变“考核”为“跑核”。甚至在考核过程中讲人情,搞扶贫,论坐庄,倡导考核“以和为贵”,表面考出了“一团和气”,实则与考核“指挥棒”的作用背道而驰。
年终考核出现“以和为贵”的现象,说到底是形式主义作风在作怪,不仅失去了考核本身的实际意义,浪费了考核的时间和精力,更容易滋生干部“你好我好大家好”“干好干坏都一样”的负面心理,久而久之必然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干事创业氛围,严重影响干部队伍的形象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对新时期党和人民事业贻害无穷。
“以和为贵”的背后,折射出的是考核不实、作风不严的问题症结。这就要求考核组成员充分认识到年终考核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在考核过程中坚持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惨水分、不打折扣的进行考核。“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落实考核制度,科学规范考核方式,精准量化考核指标来量实量准干部成绩,树立“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用实绩给奖惩”的导向,充分发挥考核“击鼓催征”的功效,让“务虚功”的单位和“混日子”的干部没有“生存空间”,变“以和为贵”为“以实为贵”,把考核的外在压力转化为提升工作效能的内在动力。
抓而不实,等于不抓;考而不实,等于没考。年终考核是检验作风好坏的“晴雨表”,绝不能让考核成为不正之风的秀场,既要发现典型,更要暴露问题,必须以实为本、以实为先,看显绩,更看潜绩,既在干部中“考”,更要到群众中去“核”,挤干“水分”、留足“干货”,让年终考核真正发挥实效。(陕西省府谷县府谷新区管委会 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