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重要时期,驻村干部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实践者、宣传者、推动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驻村干部要“放得下架子、沉得下身子、扯得开嗓子、扛得起担子”,才能在乡村振兴一线有所作为。
要“放得下架子”。农村工作的环境、方向、节奏、内容、目标等方面都与机关工作有着较大的差异,部分驻村干部长时间或者从未接触过农村工作,对农村工作不熟悉,又不愿放下架子、丢下面子多学习、多请教。导致工作中“张不开嘴、迈不开腿”,同时在与群众交流中“趾高气昂、高高在上”“摆官架”“说官话”,与群众距离越来越远,帮扶效果不佳。因此驻村干部要放下架子,虚心拜村干部和群众为师,学会如何处理基层工作,才能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同时厚植为民情怀,把人民群众视为衣食父母,始终做到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才能真正与群众、村干部打成一片,才能真正融入基层,发挥作用。
要“沉得下身子”。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叮嘱:“驻村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驻村干部要沉得下身子,从拉家常起步、从抓基础入手,边工作、边调研,不断总结工作得失,干出水平,创出经验,多走访困难群众、拜访老党员、群众代表,将村情了然于胸,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心感受民生,想方设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杜绝“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神龙见首不见尾”,力戒蜻蜓点水、敷衍了事。
要“扯得开嗓子”。一方面驻村干部要深入群众,细致了解。真诚与群众沟通,不说“官话”“接地气”“听民声”,通过广泛交谈了解群众疾苦,才能对症下药,帮他们打通致富新路子。另一方面驻村干部要当好乡村振兴的“宣传员”,“扯得开嗓子”不遗余力的将政策宣传清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驻村干部掌握的政策比喻为“一桶清水”,那么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相关政策就是“源头活水”。只有坚持学懂、弄通、做实,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才能把自己的“一桶清水”装满,才能给予群众所需的“一碗清水”。
要“扛得起担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都需要驻村干部奋斗在一线、奉献在一线,责任重大。但能否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正是检验我们党员干部是否真正保持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驻村干部要在当前的各项工作中勇挑重担、敢于负责,敢闯敢试、敢担风险。扛起时代重任,不负群众期望。珍惜干事创业机遇,坚定在农村基层实践锻炼成长的信心和决心,在扎根沃土中建功立业,在服务基层中创先争优。(云南省巧家县委组织部 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