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
既发展经济又改善民生。要把握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经济发展是民生改善的前提,离开了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抓民生就是在抓发展。持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能够有效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还能调动人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提升社会消费预期,扩大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民生与发展的有效对接、良性循环、相得益彰。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把“蛋糕”做大,为改善民生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改善民生要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要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统一,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在事关基本民生的关健领域持续取得新进展。要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既谋民生之利又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我们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保证全体人民在现实生活中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恩施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田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