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牢记“稳”字诀 绷紧粮食安全弦

2022-07-22 13:05:55 | 来源: 中廉在线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们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打过,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长远、事关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6月27日给安徽省太和县的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向当地的乡亲们表示问候,对全国的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要从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守住耕地红线三个维度出发,扎实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稳住种粮农民“主力军”,解决“谁来种地”问题。农民群众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提高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对于确保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好政策贵在真落实,党和政府的温暖落到实处,才能维护和提高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要加大巡视和巡查力度,坚决查处不作为、慢作为责任人,不能让粮食生产者既流汗又吃亏。要不断改革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优化免费技术培训、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强化农产品特色品牌打造、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等实实在在的措施,确保强农惠农富农落到实处,有效打消农民的后顾之忧,让种粮农民通过农业产业获得“真金白银”的实惠、广阔提升发展空间,进一步建强粮食安全主力军,充分激发种粮积极性。

稳住农业科技“硬支撑”,解决“怎么种地”问题。粮食生产的安全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就是要发挥科学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着力解决好“怎么种地”的问题,做到“向科技要粮”。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基石”,也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保护种质资源,织密织牢种子安全防线,重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抓好科研攻关。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通过研究开发粮食科技、检测智慧粮食安全、推进粮食全程机械化作业、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及装备等方式,让农业科技在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提升粮食产量、增进种粮效益等方面发挥作用,为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稳住耕地红线“命根子”,解决“种在哪里”问题。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硬基础”“命根子”。土地是农民的安身立命之本,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要从战略全局出发,强化责任担当,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长牙齿”的措施全方位、无死角保障耕地和耕地质量,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格规范永久基本农田生产活动,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强化永久基本农田占用和补划管理,确保永久基本农田质量高、数量足。通过始终绷紧牢靠的耕地保护防线和粮食安全这根弦,保护农田促进基本农田的有效利用,促进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和稳步提升。(吉林四平梨树县委组织部 王也)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