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5G技术的发展,数据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属性进一步突显。数据不仅成为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资源和工具,还将全面渗透我们的生活。但个人隐私数据化、商业化已经严重地触犯了个人隐私权,触及了人们敏感的精神末梢,做好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个人隐私保护,刻不容缓!
一、培养用户主体个人隐私保护意识是前提
开展个人信息安全教育,普及个人信息安全宣传活动,加强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拒绝分享个人隐私信息,是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重要方式。当用户主体在办理以个人信息为基础的社会服务时,用户主体个人应与服务提供者签订信息使用合同,明确信息使用范围,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另外,用户主体要做好个人身份证、驾驶证、毕业证、银行卡、电话号等一系列个人证书、信息的保管,切忌随意转借他人以及防止遗失,切实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二、建立健全我国个人隐私保护法律法规是根本
国家立法部门要坚持大数据服务人类与保护人类并举,建立健全个人隐私保护法律法规,解决我国信息贩卖,电信诈骗等不法现象,落实大数据管理主体责任,严厉打击一切利用公民信息谋取不法利益和干扰公民正常生产生活的违法行为,建立公民信息法律保护屏障!
三、提高数据个人隐私保护技术水平是关键
数据储存和管理是保护公民个人隐私的切入点,做好数据加密技术、自主访问控制机制、强制访问控制机制、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机制是公民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的重要举措。唯有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技术水平,才能让数据真正地服务于人民大众,服务于经济社会,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战略行动已经在全国全面开展。近几年来,互联网技术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在扩宽信息渠道,促进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助力作用不容质疑,但是,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如何挥好剑,斩除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这需要国家使力,也需要个人!(龙云飞 贵州省镇远县涌溪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