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科技的发展,电脑、智能手机和网络的发展让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风靡一时,许多未成年人沉浸其中,在游戏充值、直播打赏中日撒千金。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规定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并对未成年人充值金额予以限制,各网游运营商也对未成年人登录时间、充值数额进行限制。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为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划出了底线红线,各直播平台也禁止未成年人充值打赏。但未成年人仍能绕过相关规定用成年人身份证注册后在网络直播中打赏、给网络游戏大额充值,此时家长是否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
一方面是父母没有注意到未成年人的情绪需求。教育从来都不是学校或社会单方面的事,家庭教育不可缺失。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直播打赏是家长的失职,正是因为未成年人缺少父母陪伴、缺少来自家庭的正向情感,于是未成年人沉迷手机,在手机中寻找爱的力量。其享受游戏充值、直播打赏带来的消费快感或者别人“羡慕”的眼光、言语就是这一体现。
另一方面也是父母监管不力。李女士的儿子小凯今年15岁,沉迷网络游戏直播,用绑定父母银行卡的账号大额、多次打赏多名游戏主播。一是父母管好自己的手机和家里的电子产品,掌控好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管理好自己手机和支付密码,同时尽量避免让未成年人知晓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密码;二是应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关注孩子的生活,关心孩子的需求,多与孩子互动,培养孩子有益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三是多陪孩子参加户外运动,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进与孩子们的感情交流。
各平台的举措属于技术保护范畴,但不是万能的。监护人缺位问题才是未成年人网络充值的根本原因。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更需要建立在未成年人父母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并与未成年人一起制定使用网络的规则。孔子曰:“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作为父母,自身做得正,才能教育出好子女。父母也应主动规范自身网络行为,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以身作则,帮助和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报京乡人民政府 舒巧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