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基层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是私事,而是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党风、政风、民风。因此,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把“好家风”当成家庭建设中的“主角”,带头厚培良好家风,做到以忠诚润家风、以勤奋明家风、以廉洁正家风,擦亮为官底色。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忠诚”润家风。“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忠诚诠释大义。从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的爱国英雄杨靖宇,到为国不计名与利的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再到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国的大数学家华罗庚。他们无一不再用忠诚书写出壮丽的人生。倾尽丹心思图报,处世躬谦须忠诚。忠诚是对信仰的矢志不渝、是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色和政治品质、是思想上始终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因此,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以“忠诚”润家风尤为重要,只有在源头处正本,把“忠诚”做为家庭教育的必修课,铭忠诚于心,落忠诚于行,才能在优良家风熏陶中厚植忠诚品格,涵养家国情怀。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以“勤奋”明家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勤奋”是劳动人民的可贵品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成为著名的经学家;东晋车胤夏日囊萤照明用以夜读,成为通晓经传的国子博士;鲁迅先生辣椒驱寒,古往今来,通过勤劳奋斗取得成功的名人事例不在少数。要想让“理想”变成“现实”,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愿景变为实景,离不开“奋斗”二字。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将这个“传家宝”一代代传承下去,以“勤奋”明家风,用奋斗成就未来。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以“廉洁”正家风。古语有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持身俭,则自立自尊;为官俭,则以俭养廉。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涵养艰苦朴素的思想自觉,倡导清正廉洁的家教家风,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用身体力行抵抗腐败,把家庭建设成和谐、幸福、健康的“港湾”。倡导俭约自守的社会风气,以俭明理、以俭养德、以俭存志,不图名利、知足常乐,以风清气正的好家风涵养公正严明好作风,要牢牢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正确处理好公与私、是与非、情与法、俭与奢。坚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为官,不逾底线、不碰红线、远离高压线,永葆人民干部清廉的政治本色。让廉洁的家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委组织部 王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