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健委、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印发通知,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知提出,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
一是确保医生直播不跑偏、不走样。公开叫停医生直播带货,不是要小题大做,不是要剥夺医护人员参与直播的权利,而是要对这一群体参与直播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是引导、敦促医生直播回归医学科普的正途。可以说,这种规范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也非常必要。医护人员跟上短视频直播的时代步伐不是坏事,关键是如何用好直播这种手段和平台。医护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短视频直播宣传普及与岗位相适应的医学健康知识,对患者及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既契合大众需求也尽到了执业医师的责任,还能通过正常的平台流量分成、打赏等方式获得收入,可谓一举多得。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确保这样的“多赢”不跑偏、不走样,不违法。
二是堵住医务人员“职权变现”后门。医生想当网红博主,想直播带货,并无原罪。然而,“利用职务之便直播带货”就是另一回事了。现实中,一些医生放弃操守,或是用“专业权威”为某些可疑商品站台背书,或是暗示、引导自己的患者去直播间下单消费,凡此种种都可视作“职权变现”。心心念念只为走红,不是想着治病救人,难免失却医者仁心。当下而言,严查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直播带货,固然重要。放眼长远,还是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特定事项申报、利益回避和职业防火墙机制。唯有如此,才能从源头净化行业风气,也才能充分规范和保障医生等合理合法利用网红经济“实现价值”。
三是回归救死扶伤、看病救人主业。在直播行业,医务人员的走红除了个人的努力,更多的是其背后医疗机构的背书。相比于普通的医疗知识普及,直播带货实际上是利用职务和身份之便为自己挣钱。而直播带货一旦出现了问题,其所在的医疗机构很可能需要为个人的行为背书。另一方面,医务人员直播带货有损医德。在公众眼中,医疗行业是神圣的行业,医务人员比一般人有更高的道德素养和职业素养。救死扶伤、看病救人应该是他们的主业。一名医生如果把大把的时间的用在直播带货上,很显然会副业影响主业。如果一门心思为了挣钱,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好本职工作。所以医务人员直播带货并不只是个人的私事,而是代表了医务人员这个特定的群体。
四是医者仁心与直播带货天然“不兼容。医务人员通过个人努力,赢得流量、转型成为网红,无可厚非。观众之所以会信任与关注他们,更看重的是他们身上那件象征着救死扶伤的白衣大褂。可当少数身穿白褂的医生,不在诊室看病、不在手术台救人,却在直播室里对某一款产品夸夸其谈,并怂恿你购买时,其不过是一个披着白褂的销售员罢了。而所谓的直播带货,也成了“职权变现”的手段。况且,当一份副业赚得比正业多得多,实际上就已经正副颠倒了。此时,救死扶伤,反倒有可能成了副业。如此行为,不仅有损医德底线,而且一旦直播带货出现了问题,其所在的医疗机构很可能需要为其个人的行为背书。最终受损的,还是正常的医疗秩序及医务行业的整体形象。(刘荣盛 贵州省锦屏县三江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