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担当作为,求真务实,防止各类“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党员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主心骨,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时时放心不下”是一种敬业之心、敬畏之心、敬重之心,党员干部要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责任,传承好共产党人朝乾夕惕的工作状态和奋斗姿态,不负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
“时时放心不下”是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敬业之心。爱岗敬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党培养多年的干部,就得站好岗,尽好责,干好自己的事业,这是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喜欢自己的工作岗位并无私付出,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踏实干好,是对自己,对自己事业负责的表现。时时放心不下是一种工作态度,更是一种敬业之心,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就要忠于职守,并且始终奋斗拼搏在自己的岗位上直到最后一刻。对人对事都要有放心不下的态度,以便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想好应对之策,唯此,遇事才能不慌,处事才能理性。
“时时放心不下”是一种“百姓身边无小事”的敬畏之心。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走访调研,每次进村走进群众中间,总书记总会和群众坐在一起聊一聊家常、问一问冷暖,亲自下田去观察麦子的长势、亲自饮一瓢凉水尝尝是否甘甜,人民群众的生活他时时放心不下。党员干部就要像习总书记一样,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把百姓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时刻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肩上,从点滴中看清、在实践中体验,听见“潇潇竹”后的“疾苦声”,在为人民获得感、满意度、安全感奋斗的路上践行好“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铮铮誓言。
“时时放心不下”是一种“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敬重之心。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敬重之心是干事创业的基础,起而行之是“时时放心不下”的行动落实,是一种义不容辞、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党员干部要有股雷厉风行的作风,展现给党和人民的应该是奋勇争先、力争上游的姿态,对待党和人民的事业要始终保持敏锐,洞察危与机,把握时与势。治愈“时时放心不下”的良药是实干实绩实效,坚持以“干”字当头、“实”字为先,鼓足劲头,提振作风,树立标杆,奋勇争先,在为群众服务的事业上既要能啃得动“硬骨头”,又要能做好最细的“绣花功”,真刀真枪的办好每一件实事。(彭毛多杰 青海省天峻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