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强调高层次人才需要与供给的匹配,引进政策目标与地区发展相匹配。真正让人才“能引进、用得上、有前途”,避免了为引进而引进,造成人才的“浪费闲置”和“无所适从”。
不能唯学历论,要让人才“能引进”。引进高层次人才不能片面倾向学历论,重学历轻能力的价值观念不可取。过于迷恋博士后、博士高学历,抛开了综合素质、专业能力、科研能力等,只重注名校出身、出身学历,那引进人才难以得到保障;给予学历过高的附加值,也将导致有些人才不能专心工作,而是一味追求学历,将影响人才队伍的工作成效和稳定发展。因此,一个地方引进人才要考虑与自己的战略目标相匹配,根据该地区人才问题的特性“量体裁衣”,关注个人的知识、技能、能力与工作要求是否相适应,还要严把品行关、作风关,看综合的“胜任力”是否达标。
不能官本位思想,要让人才“用得上”。很多地方将高层次人才安置在行政管理的岗位上,给予一定的行政职务和行政级别,这就形成了高层次人才“千篇一律”的行政效应。这种“学而优则仕”的现象是想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提高引进政策的效果,吸引留住人才。然而,这种对高层次人才运用不科学,不是用其所长,让人才“无用武之地”,反而得不到引进的效果,造成“官本位”思想更加加剧。因此,各地要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和评估体系,建立能者上,优者上,达到实绩成果与行政职务相匹配的目的。
不能忽略管理,要让人才“有前途”。要让人才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除了待遇条件等外,必须形成一系列配套的管理使用政策,使人才引进后的培养、发展、管理得到完善。如果只有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而忽略建立和健全高层次人才的管理使用政策,引进的人才就无法科学有效的配置和使用,这种“重引进、轻使用”,“重引进、轻管理”的现象,会导致高层次人才的空置、闲置,很难学以致用,也很难让人才在“术业有专攻”上有所建树,不仅影响了高层次人才的后续发展,也降低了高层次人才引进过程中的效益,从而导致留不住人的现象。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要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政策环境,人才资源的潜能和后发优势是一地区强有力的竞争力,要高效配置人才,真正让人才价值得到最大发挥,让更多创新成果惠及人民。(李艳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古峰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