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阶段,又一批驻村干部下沉基层一线,吹响乡村振兴“号角”。驻村干部如何“融得进”“干得好”?笔者认为,驻村干部要甘做“小学生”,向群众学习,向村(社区)干部学习,学说“村里话”、做好“村里人”、同干“村里事”,涵养勤于学习的“朝气”、注重实干的“底气”、主动作为的“虎气”,躬耕基层,成为名副其实的“助村干部”。
学说“村里话”,涵养勤于学习的“朝气”。新一轮驻村干部肩负着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要立足岗位,虚心像群众学习,苦练“看家本领”。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学习村里的风土人情、乡里乡音,用诚挚之心获取群众的信任与认可,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真正做到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在群众中汲取智慧。要始终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既要把群众作为服务的对象,更要以“小学生”的心态,把群众当作老师,把基层当作课堂,使走进基层、走进群众的过程成为虚心向群众学习、接受群众教育、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过程,涵养勤于学习的“朝气”。
做好“村里人”,涵养注重实干的“底气”。驻村干部要主动与群众打成一片、抱成一团,把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朋友,争当群众的“贴心人”、好朋友。驻村干部要把所驻村当做自己的“家”,了解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始终怀揣为民服务初心,把民生改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心贴群众办实事,千方百计、力所能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用心用情用力架起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修好通向群众的“致富路”,涵养注重实干的“底气”。
同干“村里事”,涵养主动作为的“虎气”。基层工作大到整体格局,小到生活日常,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驻村干部极易陷入事务主义的汪洋大海无法自拔,因此一定要有对基层工作的细致思考,坚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要善于与群众、与村(社区)干部在共同开展的工作过程中积累经验,全面掌握和熟悉基层工作特点,从群众的智慧中寻找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通过同干“村里事”,直面基层困难挑战,不断强化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抓落实能力,勇挑“硬担子”、敢啃“硬骨头”,以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开创工作新局面。(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委组织部 黄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