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山东潍县知县郑板桥借竹抒胸臆,彰显为官之责在于心系民苦、为民解忧。今年是基层减负第四年,3月23日在京举行了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放眼当下,基层干部站在替老百姓排忧解难的最前沿,如何在为基层“松绑”、治形式顽疾的背景下,化压力为动力、实现提质增效已成一大课题。
刹不正之风,树坚实作风。“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下间的博弈导致了基层无法承受之重。面对层层传导的压力,基层干部应摆正心态,以“抓落实”为把手,抓紧抓实抓具体,脚踏实地做到“真干”,优化方法追求“巧干”,营造踏实肯干、积极创新的工作氛围,摆脱以形式应付形式的怪圈,消弭干群关系间可能存在的对立隔阂。基层干部应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部署要求,以优促效、以实验效。
守为民初心,正担当本心。减负不代表“减质”,工作质量不能降,减负不等于“减责”,担当作为不能忘。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要求机关单位公开电话,解决群众反映的办事找人难、打电话难问题,以硬措施代替软承诺,畅通渠道高效解决群众各类急难愁盼。只有勇于担当,主动坚守一线做群众的“顺气筒”、维稳的“减压阀”,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方能架起与人民之间的连心桥。
诚然,在压实作风、敢于担当的同时,基层干部也应保持清醒头脑,学习先进方法,增强业务能力,善于借力合力,协同其他部门解决困难,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工作经验,平时合理规划未雨绸缪,方能在紧急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有条不紊,不乱阵脚,为自己“松绑”。
习近平总书记用 “三个不能”展现为民情怀:“我们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扎根基层,倾听民生回应民意是要事,服务群众,建强基层落实作风是关键,“减负”的同时不忘担责,“松绑”的同时不忘慎独,方能实现转变、提质增效,让基层焕发服务人民第一站的生机活力。(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司法局 林婧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