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嘱托,敢于“亮剑”,让这个武器越用越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得到普遍开展,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一些党员、干部在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上仍然存在一定的“误解”。一是对批评与自我批评说“不”,自我批评不敢“下手”,对上级批评不敢“出言”,同级批评不好“评价”,对下级批评不扣“重点”。二是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流于表面,“剪枝”式、点“平”式、“老问题新描述,新问题不描述”式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成常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不断“钝化”。
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原汁原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将“查摆问题、自我剖析”贯彻到底。一方面要敢于刀刃向内,从根本出发,层层递进,不断深入查摆问题,以“不耻下问”的形式开展自我反省,让自我批评成为认识真实自我的方式,不断成长为“真实”的实力派。另一方面,开展批评时要保持诚挚之心,切实做到坦诚相见、开诚布公,让党员、干部在相互提醒和督促中取得长足进步。
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有辣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做到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时,牢记“不出于私心、不主观武断”,从问题入手,针对现象看本质,做到“一针见血”。要针对现阶段实际进行,切忌“老生常谈”,避免点到即止、避重就轻、以成绩顺带问题等“改头换面”的“说好话”,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
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见实效。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点,先改起来、改实一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目的在于“改”。既然前期的查摆问题、自我剖析已扎实推进,就不能败在“最后一公里”。因此,对于发现的问题能够即刻整改的则须做到立行立改,立查立改、即知即改,对于当前未能及时整改的则须建立阶段性工作计划,将之列入限期整改落实台账,明确时间表和阶段目标,持续整改,只有把“改”字贯穿始终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之中,才能做到真改实改、攻坚克难。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员、干部完成“自我蜕变”的关键利器,每一个人都须做到“真实有效”,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从而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万胜英 贵州省镇远县尚寨土家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