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本质上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规划的针对性实施。要走具有中国特色乡村振兴的道路,就要让各方面资源向农业和农村及农民们倾斜,让农业产业成为人们向往有前途的产业,让从事农业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让农村变为绿色宜居住的美丽家园,让农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改善了农村公共服务的条件,提高了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但由于农村人口的流动,特别是部分乡村青壮年外出务工造成了农村年壮群体比例下降,导致人才和需求等资源大量流失,导致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缺位,村庄建设用地浪费严重,乡土文化被边缘化,公用建筑设施闲置等情况。解决农村空心化是乡村振兴战略布局的关键,只有针对农村现状,找出确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帮助在外的青壮年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增加回乡一展手脚的吸引力,乡村振兴才能深水续航。
一是加大创业资金贷款力度和简化审批制度。要求各级部门要整合现有资源,多渠道筹集资金,多举措实行招商政策,鼓励大学生毕业到农村就业等,为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科技人员、农村“能人”等返乡下乡本乡人员在农村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二是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技术推广培训和农民创业就业培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搞好对乡村种植能手、农村经纪人、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带头人等农村人才的挖掘和培养,进一步夯实农村人才队伍。扶持农民建立一系列民办企业,转变农业传统的生产方式,打造一些村品牌和品牌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多方面树立、培养优秀的致富“当家人”。
三是通过多层施策来破解空心化难题。也就是说,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协调配合的管理机制,组织开展好创业培训、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六位一体”的创业服务。在实际工作中,要务必抢抓新的机遇,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广大群众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的迫切需求,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贵州省锦屏县铜鼓镇人民政府 谭元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