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李绅在《悯农》一诗中写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意是说,“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泱泱大国14亿人口,巍巍华夏5千年历史,吃饭问题绝非小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刻认识,厉行节约之风。
回首,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们国家从一穷二白开始搞建设,到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今天,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我们的党员干部依靠勤俭节约。倘若不信,但看笔者举出的一二事例。一是毛泽东同志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标准;二是周恩来总理把一件满是补丁的睡衣穿了几十年……正是有了他们的节约,新中国才发展的更快更好。“任何一件小事乘以14亿都是一件大事”,节约可不容小觑!“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才能迎来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超常规发展和科学发展。
还记得,《朱子家训》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是啊!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尤其是作为党员干部,要坚持做到引领垂范,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的财政收入源于人民的辛勤劳动,一分一毫来之不易,取之于民理应用之于民。”(宋荣军 中共三台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