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两则报道:
其一,《当代党员》说,重庆秋田齿轮公司,是以1万元资金、3名工人起家的,但十年后却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摩托车齿轮生产企业。秋田公司董事长付中秋曾在国有军工企业工作过,他本人虽不是党员,但对党员印象深刻,“我发现员工中技术过硬、工作扎实的都是共产党员”。于是,在付中秋支持下,秋田公司成立了党支部。但当时,许多党员不愿亮明身份。付中秋立刻推出“党员三优先”举措:重大事项党员优先知道;招收新员工党员优先;选拔管理干部党员优先。三招一出,党员们马上亮明身份。接着,秋田建立了“创新工作室”制度——把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集中起来,开展技术攻关活动。一大批技术创新成果随之涌现。在这样的创新中,秋田迅速崛起。
其二,在中国铁物国有资产重大损失案中,中纪委网站有这样的通报:经查,2009年至2013年,中国铁物原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宋玉芳,原党委书记李文科,原副总经理许强、李志民、冉昶、王采等人,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主导并推广中国铁物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对抗国资委指示,拒不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决定,对子企业疏于管理,放纵风险发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一个民营企业,尽管董事长不是党员,但他却把党建抓的风生水起,企业也因此跑步发展。
一个是国有企业,但党委书记、副书记等,居然拒不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决定,结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如此差异,让人深思!
5月27日召开的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同志强调,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抓好中央企业和中管金融企业党建工作。让人痛心的是,时至今日,在实际工作中,在一些国有企业,依然存在“宽、松、软”现象,有的虽然设置了党建部门,却长期不研究党建工作,不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个别企业领导人甚至错误地认为,一味强调抓党建,会影响企业发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树无根则枯。抛弃党的领导,不加强党的建设,国有企业就失去了根基,更不要说发展壮大了。而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就必须紧紧抓住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这个关键。上述两个案例,充分证明,哪里的企业领导人重视党建工作,坚持党的领导,企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就越强。民营企业如此,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的国有企业更应如此。
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说:党和人民把国有资产交给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是莫大的信任。希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汲取教训,不负重托,切实牢记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把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委组织部 李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