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不该忘记谁?

2021-05-29 09:23:01 | 来源: 中廉在线

近日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按照党中央要求,在“七一”前夕,对获得党内功勋荣誉表彰的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和烈士遗属、因公殉职党员干部家属进行走访慰问。

《通知》要求,各级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会同财政、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和基层党组织扎实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使开展走访慰问的过程成为进一步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推动工作的过程。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下基层、进家门,向走访慰问对象转达党中央对他们的关怀,褒扬他们为党的事业作出的贡献,同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慰问对象和党员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这让我想到了“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典故,对于我们年轻干部而言,学习党史能够让我们知道来时的路有多么艰难,建党建国是多么伟大的壮举,更加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结合起来,党史就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这些走访慰问行动也能够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

“吃水不忘挖井人”。相信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熟悉“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典故:1933年4月,毛泽东随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革军委从江西瑞金的叶坪村迁到沙洲坝。沙洲坝地处干旱地带,一直以来住在沙洲坝的人,吃的是又脏又臭的塘水。毛泽东看到这种情况很是痛心,决定要帮村民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带领着村里的群众、红军战士、中央机关的工作人员一起挖了一口五六米深的水井,解决了当地群众的饮水问题,尽管后来遭遇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阻止老百姓思念红军和毛泽东而进行填埋,沙洲坝人民却坚持“护井”直至取得胜利,这甘甜的“红井”水养育了一代代沙洲坝人民,人们忘不了“红井”的故事,更忘不了“红井”给予他们的深厚情意。1950年,经过修缮后,当地群众正式将该井取名为“红井”。为表达对毛泽东的感激之情,他们在井边立了一块木牌,上书:“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后改为石碑,并设了围栏。如今,“红井”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更是人们饮水思源的纪念地。就像现在,我们的国家变富强了,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不能忘了在国家最艰难的时候奉献青春的那些老前辈们,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国家才拥有现在的繁荣景象;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越来越好。

党史就是最好的教科书。现在,各地方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作为青年一代,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以昂扬的姿态奋勇前行。

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越来越好,今天的这繁荣景象是无数人的青春为之奋斗而得,我们更要做到“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那些奉献青春的老前辈们,接过时代的接力棒,砥砺前行,以昂扬的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海南省东方市板桥镇人民政府 符小燕)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