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13时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这一噩耗如惊雷般响彻天际,传遍神州大地,令炎黄儿女痛心不已,悲泪潸然而下。袁老一生功德无量,是国之脊梁、世界福星,今虽已陨落,但青年党员应铭记于心,将其当成学习楷模。
读懂“稻穗满,无饥馑”,树牢执着追求、一心为民的崇高品德。亲见饿殍遍野的袁隆平,化痛心为动力,毅然选择农业报国,立誓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并一生都为“禾下乘凉梦”执着追求。青年党员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应以袁隆平、吴孟超等国士为楷模,深入剖析、学习他们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崇高品德,真正成长为具有远大抱负、深厚国家情怀的青年,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第二个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读懂“育水稻,稳饭碗”,锻造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面对美国经济学家布朗的疑问——谁来养活中国,袁隆平用实际行动和最大成果来证明。电影《袁隆平》是其最真实的体现,电影中,一场倾盆大雨袭来,他急忙跑到稻田查看,可惜,悉心栽培的水稻已化为乌有;面对其他人的反对和质疑,水稻被连根拔起……为了让中国人端稳饭碗,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不轻言放弃,而是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继续着自己的研究。青年党员具有朝气蓬勃的状态、青春洋溢的力量,却仍被包裹在温室里,缺乏应对困难的勇气,应以此为契机,加强实践,锻造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意志。
读懂“勇创新,耐寂寞”,增强与时俱进、永攀高峰的创新精神。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能得如此赞誉,定是有如此能力。在发掘杂交水稻的潜力时,他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从水稻杂交组合的优势出发,敢于寂寞,风里来雨里去研究,终于打破研究瓶颈,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成功研究出增产效果好、米质提高的两系杂交水稻。新时代、新征程,路途漫漫,更需要青年党员加强学习,敢于创新,耐住寂寞。
袁隆平为中国乃至世界都作出了伟大贡献,解决了“吃饱饭”的问题。我们要学思敏捷,从他身上读懂“稻田”守望情,更要发扬、丰富他的精神内涵,让自己成为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鄢永珍 贵州省从江县加榜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