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县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严管厚爱、真抓实干,加强调研督促,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推动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用心用情用力驻村干好工作。作为管理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职能部门,要深刻领会《意见》精神,在强化管理工作的同时,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真情实感爱护驻村干部,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建功立业。
部署要精,考核要实,为驻村干部指明方向。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驻村干部作用发挥如何,工作成效如何,关键要看职能部门如何发号施令、论功行赏。“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传家宝,开展好乡村振兴工作,首要的任务是要依托各村实际做足精细化的工作部署,制定可行具体的工作安排,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更不能主观臆断,瞎指挥,耗空驻村干部的时间与精力。考核是工作的风向标,上级考核的重点在哪,下级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因此,职能部门在考核时,不能停留在材料、记录、报表的核查上,而应当到农户家里瞧一瞧,到田间地头望一望,到村巷村道看一看,充分听取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的意见,以实效评定实绩,让驻村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到为民办实事、为农村谋发展的事业上。
检查要简,调研要深,为驻村干部松绑减负。调研是谋事之基,检查是成事之道。上级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检查,有助于推进工作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然而,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在开展调研检查时,容易出现检查过多过随意、重留痕轻实绩、只管问责不管整改、只看典型不看全面的问题,这种类型的调研检查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还加重驻村干部的工作负担和压力,挤占驻村干部干实事的时间精力。如何发挥明察暗访的作用,防止调研检查形式走样,关键在于树立鲜明的实绩观,以工作推动情况定成败,不做纸面文章;在于强化各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归并精简督查检查的名目和数量,增强检查的实效性;在于坚持问题导向思维,深入掌握工作实情和矛盾问题,及时做好整改,提高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调研检查的质量,让驻村干部从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以更大精力做好乡村振兴。
管理要严,关怀要真,为驻村干部加油鼓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又要善于做到‘三个区分开来’;既要合乎民心民意,又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严管是保证乡村振兴顺利推进的前提,只有强化纪律的刚性约束,驻村干部才能遵规守纪,履职尽责;厚爱是促进事业发达兴旺的补充,只有落实关怀的柔性激励,驻村干才能卸下包袱,善作善成。职能部门要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在落实日常管理的同时,强化驻村工作的保障支持,加大在驻村工作中考察识别、任用重用干部的力度;在强调工作纪律的同时,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驻村干部在推动农村发展中先试先行,改革创新,让广大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撸起袖子加油干。”(王伟 海南省屯昌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