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过《人民日报》刊发的吉林省委书记署名文章了解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发展念兹在兹、寄予期望,5年3赴吉林考察,亲自掌舵领航、把脉定向、打气鼓劲,这份厚爱厚待,进一步激发振兴发展、干事创业的内动力。
察民情,把强化农村和社区治理水平作为幸福值再提升的关键。黑土地——“耕地中的大熊猫”。习近平总书记情系黑土地上生活着的人民,每次来都要看看基层群众的温饱问题和幸福感!5年3次考察中,两度强调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着重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强调的内容为确保“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指明了方向。不负总书记的殷切期盼,通过与中科院合作共同启动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推行大规模保护性耕作,粮食产量700亿斤以上;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多、流动人口多、老年人多、残疾和困难人多、有稳定收入的少”“四多一少”突出问题的到有效解决。
壮主脉,把增强老工业基地产业链水平作为经济再提升的主攻方向。老工业基地迎来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样的要求“‘提升全产业链水平’,在新挑战下尤为关键,把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制造业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实体经济的主体,稳固繁荣的制造业,还是经济主脉的保障,更是人民群众就业的重要渠道。紧密结合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吉林坚持“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一起抓,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把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冲击降到最低,用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今年一季度增长28.7%,汽车制造、轨道客车、生物医药、光电子、卫星及应用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回馈总书记的厚爱。
攻课题,把解决老问题和新挑战作为全盘再提升的有效抓手。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春新区规划展览馆时指出“明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迈上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要深入调研,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认真谋划“十四五”时期发展的目标、思路、举措”。高瞻远瞩的视野,河奔海聚的思路,是我们继往开来、砥砺前行的灯塔。正是一个个五年规划的实施,不断解决着老问题,突破着新挑战,让中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通过实地走访,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精准把脉经济走势,以矢志不渝、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适用高效、操作性强的举措攻坚克难,确保在组织、经济、文化等方面再次晋位升级。(孙苑航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