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建党100周年,纪念的是共产党人百年的气壮山河;革命文物,悼念的是革命英雄挥洒汗血的深刻印迹。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是时代浪潮中最新鲜的血液,要时尚,也要“时尚”,打卡“革命地标”、“革命遗址”、“革命老物件”,点亮红色“金名片”,将弘扬“革命文物”精神进行到底。
保护好“革命文物”,为“红色文化”沃好土壤。如果说百年党史,是共产党人开天辟地的奋斗历史,那么革命文物则是这趟征程中,培育出来的肥沃土壤,重视革命文物,就是铭记历史。嘉兴南湖上的那艘小船,仿佛让1921年的有为青年与2021年的青年干部,来了一场跨越百年的相遇,闭上双眼,时空在交换;触碰指尖,岁月在流转。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却拥有同一样的热血、同一样的梦想,这就是保护好“革命文物”的价值所在。保护革命文物,让“革命文物”始终葆有最新鲜的颜色,就是为红色文化留住了“土壤”,也就为子孙后代留住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管理好“革命文物”,让“红色精神”顺风飞扬。3.6万多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超100万件的可移动革命文物,管理好他们,需要好办法,更需要有“知所从来,方明所去”的大局意识。管理革命文物就是追溯党史的过程,不是数点清了,藏起来就好了,而是要对革命文物进行科学的保护,要弘扬革命文物里的红色精神。习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阐明了革命文物工作的现实意义,让回望历史的我们可以有驻足的地方,让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可以找到说的名字。开展革命文物管理工作,要站在见证革命历史、弘扬革命精神的角度,将革命文物保护工作有的放矢的有序推进,让红色精神永久流传。
运用好“革命文物”,使“红色故事”深入人心。一件革命文物蕴含着一个温情的故事,一处革命遗址承载着一段悲壮的历史,这些写进教科书的红色印迹,要成为一堂堂生动的“党史课”,只有读懂一个百年大党历尽艰辛的过往,才能解开缔造东方奇迹的“密码”。鉴往知来,要身临其境的感受红色地标的壮美,要透过陈列柜体会革命英雄的坚定与无畏,换发革命文物的新生机,与教育互动,与科技联姻,与创意嫁接,与旅游相融,开展越来越多的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的产品和服务,让革命文物更有温度。(中共四平市铁东区委组织部 赵柯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