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最后一公里”等一系列妙喻,生动而精准地阐释了基层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和特殊地位。起初,我对这些理解并不深,直到2019年11月,我背上行囊,踏上离家33公里远的第二故乡,正式成为麻沙镇长坪村的党群工作者,也是在这里,我感受到那一抹“红色”,找到了我一生的信仰。
幸福日子里不忘感“党”恩。房子外部是单一的深颜色,内部没有太多装饰,梁上挂了一本鲜红色的日历,一个大大的圆桌,整齐的摆着鲜红的椅子,陈设很简单。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一位脱贫户家里看到的景象,为什么记忆深刻?虽然从小在农村长大,但在面对如此 “单调”的家,我疑惑生活在这里的他们是什么感受,我杵着,有些出了神。“你们来啦,快快进来坐。”她第一次见我,却很热情,拉着我往里走。家里的男主人是一位聋哑人,虽然不懂手语,但他的表情让我感受到满满热情。“你看,这是党给我建的新房子。”短短12个字,我看到她满脸洋溢的笑容和道不尽的满足。在这个“无声”的家里,我感受到这股“红色”的暖流,是党给了我们幸福的日子,带着我们奔向更幸福的生活。
疫情“汹汹”袭来,“党旗”高高飘扬。2020年,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春节的热闹,还没来得及和外地返乡的小侄子好好团聚,简单收拾,大年初二就又踏上回岗的路。没有大家,何谈小家?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都在用行动汇聚“护苍生”的磅礴力量。各路交通要道,各村村口,各路路口,无数个疫情劝导点一夜之间建立,24小时值守。“常通风,勤洗手,健康幸福跟着走……”为了增强村民防护意识,村里立即建立了流动宣传队,不畏风雨的播报。我们每天来回穿梭在大街小巷,往返于防控观察点之间,有轮换值守的,有宣传劝导的,有运送防护物资的,参与其中的人很多,我叫不出他们的名字,只见那胸前挂着一抹“闪闪”的红色,他们都是一面旗帜,正如那高高飘扬的党旗,共同守护着这方百姓。
汲取“红色”力量,再出发。从初识的懵懂到如今的坚定,这便是我成长的过程,总结起来,党员是一个光荣的身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参与了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后,我更加明白党群工作者是为党员服务、为群众服务,是架起党和人民的一座桥梁,服务好群众才是根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要扎实学,用心学,从党史中汲取红色力量,从榜样中汲取红色动能,敢闯敢拼,努力提升服务群众本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的我读懂了这10个字,我们每一位基层党员干部都是这根“针”,引好五彩线才能为人民群众编织出五彩的梦,创造新的更大奇迹,让我们为了人民幸福而奋斗!(陈丹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