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在新发展理念大背景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打造一支助力农业农村发展的现代化、专业化、国际化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教育通过人才赋能,为乡村振兴输送人才“血液”。“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有现代教学理念、专业知识背景的优秀教师团队,才能培育“综合素质高+技能技术强”的乡村振兴技术型人才。要面向全球选聘有农业、旅游、电商等专业背景的任高职院校导师;对涉农院校,引进有农业发展经验的留美、留澳国外人才,传播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农业发展理念,持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探索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设岗与用人办法,畅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渠道,吸纳学历高、能力强、爱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任实践教师作经验交流,培育“新型学生农民”,引导技术人才流向乡村。
职业教育通过知识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知识“活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让职业教育精准契合乡村发展需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和定位,在优化职业教育学科专业、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上下功夫。要与时俱进更新专业设置,注重构建学校与社会、技术与应用同步的课程机制,用现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提升传统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水平,大力推动智慧农业、生态修复、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兴专业发展,淘汰过时相关专业,同步将新发展理念纳入教材编写,以新思想新知识传授新技术、指导新实践。结合市场调研、书面汇报、学习报告等评价形式,创新传统教育和传帮带多形式教学,构建“系统高效”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通过情感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情感“因子”。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宣传代表人物典型事迹,起到正面引导作用,不断营造社会对职业教育情感认同。集聚政策红利,完善职业教育人才职称评审机制,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宣传表彰力度,提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鼓励职业学院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校企之间在人才培养、实习就业、科学研发、业务互助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完整的“学习、实践、就业”职业教育生态闭环,以良好发展平台和就业环境提高社会的认可度。(王崇霞 海南省琼海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