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杜绝餐饮浪费旧习俗 培育节约用餐新风尚

2021-04-27 19:03:29 | 来源: 中廉在线

当今,我国大部分人民的温饱问题已解决,丰衣足食的生活,吃得饱已不再是大多数人的忧虑,吃得好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在人们追求吃好喝好的过程中,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究其原因如下:

一、中国人自古以来热情好客的习俗

餐饮浪费的重灾之地是各种酒店及餐饮场所。无论是一开始的皇室满汉全席108道菜、抑或是民间的农村红白喜事流水席,均以食物的丰富多样而著称。创办人的初衷源于好客,宾客享受了舌尖上的盛宴同时,留下主人慷慨热情的印象,宾主尽欢。只是稍不留神,盛宴唱罢,“剩宴”登场。面对满桌的杯盘狼藉残羹剩菜,人们已司空见惯,众多的餐厨垃圾中不乏好食物,餐饮浪费现象令人发怵、发人深省。热情好客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资源配置利用的不合理及浪费。

二、国人的“面子文化”

国人素来讲人情、讲体面。请客吃饭总要比实际需求多点几个菜。今日你请客吃饭N个菜,礼尚往来,回请必不能低于对方的标准。用餐结束,对于剩下的食物,一般也不考虑打包带回。部分是因为面子心理,不好意思带回;还有一些源于健康需求。目前,大多餐馆并未实行公筷公勺制,合餐存在着病菌和病毒的扩散传播的隐患。“面子文化”及不考虑实际的盲目攀比跟风,形成了浪费的社会风气。

三、餐饮浪费缺乏法律制约及长效机制的监督

浪费现象的监督不足导致浪费行为的屡禁不止。数年来,从“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到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从启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到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发起“光盘行动”,培育餐桌新风。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就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餐饮浪费现象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一直以来,我们缺乏足够的法规及长效监督机制的支撑,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

综上所述,其改善的措施如下:

一、党风促政风、家风促民风

一是党员干部要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率先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坚决反对贪图享乐、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生活观和消费观。破除讲排场、比阔气、“争面子”的不良风气,倡导文明、理性的健康生活方式。二是树立良好家风。全社会要以家庭为单位,树立良好家风。从孩子开始,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实现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延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家长不但要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感念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也可带他们现场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感受农民伯伯种粮的辛劳。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二、提高餐饮行业和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制止餐饮浪费,餐饮行业具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餐饮行业一方面要实行公筷公勺制,保护好大家“舌尖上的健康”,另一方面要推行文明点餐、合理点餐,对用户过度点餐过度消费进行善意提醒,倡导“光盘行动”,制止“舌尖上的浪费”。

勤俭节约是美德、是素质、更是责任。节约不仅是对个人资源合理有效利用的要求,更是个人公德和自律心的体现;以俭养德是对个人修养提出的要求,更是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内在要求。通过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对浪费陋习的监督,在全社会形成节约为荣的氛围,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立法、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节约意识的树立和节约美德的养成,绝不是敲敲锣、打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持之以恒。因社会习俗、个人素质的差异,道德约束力并不足以限制全民行为,唯有以刚性的制度加强对餐饮行业的监督、约束狠刹浪费之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久久为功,方可让勤俭节约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福建省浦城县河滨街道办事处 游丽红)

责任编辑:万海男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