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在《经济半小时》栏目中,报道商洛市洛南县灵口镇两个村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相关问题,此事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在全国全社会齐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时候,个别部门、干部却用造假来应付检查与考核,这种行为对群众及国家都造成了极大危害,造成了严重社会负面影响。这样的“脱贫工程”让群众身凉心更凉。
就事件来看,笔者认为造成扶贫造假事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一些干部错误地理解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内涵,将脱贫攻坚工作看成了累赘,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扭曲。他们开展工作的驱动力不再是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而是为完成工作而工作;将脱贫事业当成了工作的负担,工作只求可向上级交差,不问百姓是否满意。
二是上级部门和领导的检查、调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下级弄虚作假,上级装聋作哑”。一些领导干部到基层考核检查,习惯于坐在会议室与当地干部开座谈会,只看“盆景式”典型,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未到群众中深入了解问题。
脱贫攻坚工作是民生大事,来不得虚的,扶贫造假,他从行动上违背党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初衷,最终也会被社会所不齿,为国法所不容。
目前官方回应成立调查组对事件进行调查,但这种迟来的纠偏,已经无法改变对群众生活造成不便既成事实。所以,必须从严执行现有的党纪党规,从严惩处顶风作案者,彻底摧毁通过“扶贫造假”迎接上级督查和考核的事件;同时,要保证决策过程中民众的参与权,让他们有权对偏离民生的工程项目说不。(杨宗权 贵州省锦屏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