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人民日报》第11版刊发了福建省委书记尹力署名文章《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筑牢安全屏障》。文章中强调,要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切实遏制“非农化”、“非粮化”和抛荒,科学做好粮食储备,全力守住人民群众的“米袋子”,确保粮食安全。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关乎国运,“十四五”规划首次将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纳入五年规划。因此,我们要打好“组合拳”,守好人民群众的“米袋子”,筑牢粮食安全这道防线。
打好“危机拳”,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中指出:“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大好,但是仍要居安思危。我们要清楚的意识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人民群众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基。我们要时刻将节约集约用地贯彻到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追求土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要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全力守住米袋子”。
打好“科技拳”,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科技是出路,科技是粮食生产的重要推手。只有不断推动科技创新,给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全力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才能真正的实现科技兴粮。因此,我们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大力引进、培育、留住科技人员,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加速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藏粮于技。俗话说“减灾就是增产”,要发挥科技创新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作用,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推进粮食增产增收。
打好“节流拳”,杜绝一切浪费。“勤勤俭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一粒粮食看着不多,但是我们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如果每人浪费一粒粮食,那就是十几亿粒。可见,浪费行为如若聚沙成塔、积少成多,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势必要转变观念、消除陋习;要坚持倡俭戒奢,发扬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优良传统;要用实际行动来杜绝一切浪费行为,让节约粮食成为社会“潮流”。(巫金连 福建省连城县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