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每年这个时候,我们一起参加义务植树,就是要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让大家都树立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责任意识,形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从上个世纪的工业革命,各国为了追求发展,创造经济利益,不断牺牲环境,造成森林面积锐减、沙漠化加剧、全球气温上升,牺牲的,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在此驱使下,各国纷纷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诸多国家积极加入类似于碳排放等环境保护的协定中去。在“为地球添绿”这项工作中,中国从未推卸过作为一方大国的责任。
“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十八大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作为行动纲领。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可谓倾注了巨大心血。国内国外、城市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到哪里考察,就把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的理念带到哪里。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在环境保护的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总是不厌其烦、反复强调。习近平总书记自己以身作则,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并强调“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为了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政府和人民上下一心、久久为功。“绿色发展 生态保护”成为中国展示给世界的新名片。天更蓝了、水更绿了,森林更多了,空气更好了。正如新华网总结生态环保成就综述时所言:修复陆生生态,还人间以绿色;防治水土流失,还大地以根基;修复水生生态,还生命以家园。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中,我们走过弯路,但好在我们在高速发展阶段就意识到生态平衡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形成了良性循环。实践证明,我们在保护环境的投入与努力,终究会在某个将来,让我们与美好不期而遇。(浦城县富岭镇东元村党群工作者 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