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让养老“福音”变“福祉”

2021-03-31 09:46:52 | 来源: 中廉在线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养老问题格外“关照”,特别提出要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村级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凸显了党中央对养老事业的高度重视,被广大网民称为农村老人的“福音”而纷纷“点赞”。每个人终会老去,当“银发浪潮”迎面而来,如何让养老“福音”转变为“福祉”,是网民们“点赞”之后不得不思考的时代命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对战国一位君主宣称他的“王道”理念就提到:“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今天,养老已不再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事,而是全面小康不可缺失的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办好人民满意的养老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养老需求,让亿万老年人和家庭未来可期,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这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民生情怀,这是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薪火相传。

民有所需,我有所应。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养老问题,是民声所在、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诠释。如何让这一“福音”尽快变为“福祉”,考验的是各级政府的责任担当以及面对机遇挑战时未雨绸缪的意识和能力。地方政府要把农村养老事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各级民政部门的工作重点,将发展乡村社会养老服务业与国家大力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实现积极应对乡村人口老龄化挑战与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有机统筹;要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探索,如互助养老、搭伴养老、异地养老等养老模式,精准有效补足农村养老事业发展的短板,切实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需求;同时,还要提倡老有所为,科学开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鼓励机构和企业灵活聘用老年人,争取让老年人成为持续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进步的“银发力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除了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养老事业,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希望这样的养老“福音”更多一些,也希望各级政府让“福音”更快落地成“福祉”让更多老年人拥有快乐充盈的晚年生活。(徐绍成 贵州省毕节市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