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国家对教育重视有加,教师在待遇上已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然而,部分地区在给教师涨工资提福利的同时,却忽略了对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的关注。近日,有网友爆料天津一中学老师在训斥学生过程中发表不当言论,攀比家长收入来歧视学生。涉事老师称,往届学生家长不是高官就是富商,这届学生都是平民百姓,“干嘛都有,贼不懂事,贼没有家教。”“你爸妈一个月挣多少钱,别怪我瞧不起你!我告诉你,XX的妈妈一年挣的钱都比你妈妈五十年挣的多。你们的素质是一样的吗?能一样吗?这不可能一样。”此番惊人言论经网络曝光后,引发广大网友热议,冲上了微博热搜。该教师攀比家长收入歧视学生,展示出嫌贫爱富的扭曲价值观,更反映了部分学校师风师德建设的不足,亟需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危害:
一是严重危害学生价值观的养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极大影响,尤其是对年龄还小、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而言,老师的一句歧视、一次伤害,或在某方面的不注意、不检点,都可能给幼小心灵蒙上难以磨灭的阴影。该教师当着学生的面如此诳语,毫无遮掩,看家长下菜碟,已经完全背离了起码的师德,易使学生形成嫌贫爱富的扭曲的价值观,甚至产生自卑心理。
二是侵蚀教师的思想道德意识。教师嫌贫爱富,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侵蚀,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异化,把物质、金钱看做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保证,职业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低下,不仅给学生树立不良榜样,更无法尽到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三是降低社会对教师的信任。我国自古以来便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教师是社会上广泛尊重的职业,而老师攀比家长收入歧视学生,体现了该老师彻彻底底的拜金主义,网络上广泛传播,严重有损教师队伍的形象,而家长怎敢将自己的孩子交到如此教师手中,若教师队伍中广泛存在该现象,社会对教师信任将急剧下降。
建议:
一是要健全监督机制,完善奖惩制度。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监督机制,正确行使职权,切实履行职能,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把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综合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形成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同时,建立师德工作奖励制度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对师德优秀者进行大力表彰和奖励,针对师德存在问题的教师,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二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工作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建立定期学习、教育制度,要有计划、有标准、有考核,把师德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校长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新聘教师,上岗前必须专门进行师德教育。大力宣传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校和教师的先进事迹,积极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要通过剖析教师队伍中有违师德的典型案例,认真进行警示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
三是弘扬勤俭节约之风。教育部门应牵头各个学校大力开展“杜绝铺张浪费、弘扬勤俭节约”系列活动,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贯穿于课堂中,并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嫌贫爱富、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拒之门外。(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盘亭乡人民政府 罗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