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让非遗文化焕发“年轻态”

2021-03-30 09:49:34 | 来源: 中廉在线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地域文化发展、社会变迁的缩影,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近年来我国部分非遗面临着“人走技失”、保护法规缺位的传承窘境。只有进一步健全非遗文化保护制度,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扶持力度,让非遗文化走向市场,不断提高非遗文化的可见度、影响力和美誉度,才能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焕发“年轻态”。

让非遗文化焕发“年轻态”,为自身素养“补钙”。宴席曲广泛流传于青海、甘肃、宁夏,是纯粹的回族音乐,专门在婚宴或其它喜庆场合演唱的曲子叫宴席曲。宴席曲由元代回族中流传的“散曲”演变而来,宴席曲吸收了西域古歌、蒙古族古调、中国西部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保留着元、明、清时代西北少数民族歌舞小曲的古老风貌。宴席曲是全景式表现回族历史的音乐史诗,是研究回族的历史、风俗习惯、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等的重要资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从小受民间文化,特别是回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回族宴席曲传承人安宝龙自幼酷爱“回族宴席曲”,跟着“老把式”学唱,凭着自己刻苦好学和天赋,掌握了大量的词曲。安宝龙花费30多年挖掘、搜集、整理了100多种200多首“宴席曲”,大多保持了原汁原味。

让非遗文化焕发“年轻态”,为文化传承“助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对于非遗文化而言,保护是前提,充分考虑非遗文化产生的区域特征、民族差异、地方特性、风俗信仰等因素,推进非遗文化保护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生活延续性,要充分利用图书、音像、传媒等载体促进非遗文化的永续留存和推广传播。2007年,安宝龙配合门源县县志办整理出版了《婚典喜乐·宴席曲》一书,内有90多首宴席曲全部由他提供词曲。2012年由门源县文化局牵头,邀请他在前书基础上进行修改,搜集整理出版了《门源回族宴席曲》,近130首词曲编入这本书,共印3000册,供给文艺爱好者们学唱研究。2011年录制出了《大地芬芳》宴席曲光盘,供省内各文化馆和宴席曲爱好者们保护和传承。

让非遗文化焕发“年轻态”,为活跃文化“造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本着“传承有序、后继有人”的思路,安宝龙在搜集、整理保护传承弘扬这一民间文艺奇葩的同时,积极物色和培养了一批有潜质的年轻“回族宴席曲”传承艺人,截至目前,已培养了35名新人,6个表演队,其中年龄最大的36岁,最小的只有9岁。在安宝龙的带领下回族宴席曲舞蹈队四面出击,多次在省、州、县文化活动中演出,获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新时代新征程,要自觉承担起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的时代重任,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荣誉感,才能让能让我国的非遗文化“活起来”,焕发“年轻态”。(青海省海北州委组织部 马静)

责任编辑:万海男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