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是党和政府在基层不折不扣的形象代言人,是惠农政策的宣传者,也是涉农项目资金在“最后一公里”落实的执行者,他们是否依法依规办事,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基层的有序运行。只有村干部廉洁了,农村发展才更有动力。把村干部的廉政建设当成头等重要大事来抓,通过强化教育、强化威慑、强化监督,让村干部“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
强化教育不想腐。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近年来查处的农村贪腐大案当中,多数是由于村干部法纪意识淡薄、廉政意识薄弱,做事缺乏规矩意识、纪律意识、自律意识。要从根本上解决“病原体”,在适当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水平,逐步完善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其后顾之忧的同时,更要抓实理想信念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和反腐警示教育,通过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汲取精神力量 ,强化自身的廉洁意识和守纪观念,筑牢依法治村的思想根基。
强化震慑不敢腐。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止。预防和治理村干部腐败,在完善法规制度和健全惩防体系的同时,各级纪委应始终保持惩治基层“微腐败”的高压态势,加大基层案件查处力度,紧盯惠农工程、危房改造、征地补偿、粮食直补等重点领域;加大在纪律审查工作中收集问题线索的力度,对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官巨腐”行为,实行零容忍,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对典型案件公开曝光,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从而把村级权力牢牢束缚在制度笼子里,从根本上扭转村干部的法治观、权力观。
强化监督不能腐。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依。预防和治理村干部腐败,应以提升村民自治能力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农村信息公开水平,促使村级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进互联网+“三务公开”平台建设。将互联网产品运用到农村党务、村务和财务工作的监管之中,通过短信、微信小程序、LED屏等方式及时、准确、完整地向群众公布上级政策和村务信息。建立区、镇、村三级监管平台,将农村“三资”以及涉农补贴、扶贫资金、土地流转、工程建设等事项纳入监管范围。通过政策学习、法律宣传等形式强化群众的政策意识、民主意识、维权意识,提高群众的监督水平,鼓励群众举报发生在身边的村干部违法违纪行为。(刘军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