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基层,根子在上面”,巡察是巡视工作在基层的延伸,是找准“根子”,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在巡察中用好“望闻问切”法,以“政治体检”把脉问诊,为被巡察单位开出一剂“良方”,强身健体,夯实战斗基础。
望出政治高度。巡察是政治巡察,要以“两个维护”举旗定向,把讲政治摆在首位,以巡察的政治性定方位、把方向,切实打通巡察工作在基层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推动党的领导在基层落地落实。巡察是党内监督的一把利剑,要充分发挥政治巡察“探照灯”作用,围绕坚持党的领导、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建设、选人用人等方面,使用好监督的“指挥棒”,达到纲举目张的良好效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闻听群众心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群众反映的难点和痛点是巡察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巡察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巡察内容落脚到公共建设、公共服务等民生事项中去,听民意、察民心。要坚持把群众关注的“脸难看、门难进”之类的作风建设问题、“横幅高高挂起、照片一拍了之”之类的形式主义问题、“吃拿卡要”之类的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等作为巡察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巡察工作中切实回应好群众关切,落实好群众期盼,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问到问题关键。谈话是巡察工作的重要工作方法,也是发现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开展谈话问询时,被巡察单位存在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指出问题不具体、认识问题不深刻等问题。其背后反映的是怕担责不愿说、怕追责不敢说懈怠思想和侥幸心理。“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谈话问询查找问题必须要有精度,不能“大而化之”、“笼而统之”,要把问题落到个人头上,见人见事见思想,从严从实压紧责任;要有深度,不能“隔靴搔痒”“浅尝辄止”,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摆在“放大镜”下,找准问题的“病根子”,从细从深把准问题关键。
切中整改实效。整改是巡察的“后半篇”文章,整改不到位、不彻底,巡察这篇“大文章”就只能半途而废、虎头蛇尾,破坏的是巡察的严肃性和纪律性,直接影响基层单位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象形。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把好“脉”,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开准“药方”,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地制定整改措施;以制度为保障,建立起长效整改机制,形成“新账”“旧账”一起理的跟踪问效合力,防止“新官不理旧账”;以行动为抓手,瞄准问题清单,带题不定题,边整改边发现新问题,在落实整改中见真章、出实招、见功效。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生病”,则会出现基础不牢、软弱涣散等问题。扎实运用好巡察“望闻问切”法,为基层工作把好脉、治好病。(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编办 吴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