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大,黎元为先。”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作为党员干部更要时刻将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把政治责任与担当抗在肩上。
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要察其疾苦。“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实现国家安定的关键就是在于使百姓安居乐业,而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就必须体察他们的疾苦。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包括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收入、更安全的环境、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高的医疗水平。这不仅仅是嘴上说,还要在行动上落实百姓所需,不能仅仅在文件上体现着为民情怀,还应在政策上帮扶惠及民生。坚持以民意为本,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要汇其智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集民智,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深化改革是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参与深化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把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更要汇聚起人民群众的智慧,做到开门问策、问计于民,更好集思广益、凝心聚力促进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
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要解民之忧。“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百姓的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不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不能做。基层党员干部就应该甩开膀子从老百姓关心的小事做起,把心扎入基层,深入街头社区、田间地头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关心群众的冷暖,充满真情的服务,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才会把基层干部当做朋友、亲人。要把基层干部作为连接党心民意的桥梁纽带,面对困扰群众的难题不“绕着走”,破解难题为民解忧方能聚民心得民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一件好事,不如让百姓看到真真切切的改变。广大党员干部应该力戒形式主义破除官僚主义,切实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的精神,继续在基层扎根,把百姓的利益装进心里,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委巡察办 朱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