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我认为要丰富监督渠道,找到“破洞”,保障人民监督权;针对“破洞”,提出解决方案,补齐民生短板;创新性解决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走人民自治之路。
丰富监督渠道,发现问题,找到“破洞”。“自来水着火”事件暴露出了有些干部不作为不担当的行为,群众举报却无人解决,但曝之于网络后,短短几天就有所回应。有时,人民可以发现一些政府难以注意到的事情,因此政府要拓宽监督渠道,在传统监督举报渠道的基础上,应增加新媒体监督渠道,让网友的“火眼金睛”有用武之处,政府能够更快更有效的找到“破洞”,提出解决方案,提高群众满意度;人民要运用好监督权,对不法不文明事情“随手拍”,予以曝光,勇敢地对身边不法不文明事件说“不”,监督。
补齐民生短板,解决难点,缝上“补丁”。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地区的住房、交通、就业、教育、医疗方面,都比较弱,所以农村地区难以吸引外来人才,农村劳动力也大量外流,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没有劳动力,产业就难以发展,没产业,就没收入,农村地区就没有资金用于补短板,短板无法补齐,就难以吸引、留住人才。政府应该补齐民生短板,在“破洞”处缝上“补丁”,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为人才提供坚强堡垒,才可以让人才更好更努力的去发展。
创新工作方法,发展新路子,贴上“布贴”。补齐民生短板后,应该要走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创新工作方法,让传统产业盛开“创新之花”,于细微处存不同。比如同样都是种植荷花,我们可以选择种植与其他人不同的品种,观赏步道增加趣味性等方式,来提高荷花的观赏性、增加游客数量。创新性发展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竞争力,为那件“旧衣服”贴上“布贴”,还百姓一件“新衣裳”。(詹玲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忠信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