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播的《山海情》带我们进入一段历史,共同奋斗出一个时代。我看到在国家政策引导、党员干部带头、群众支持团结,由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山海情”带给我们的是是人民质朴的幸福真谛,时代的脉搏随着情节的变化而跳动,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跃动,但精神会在我们心中树立一座丰碑。作为党员干部应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不懈奋斗,不以山海为远,勇挑重担,久久为功,做“山海情”的代言人。
党员干部需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决心。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地党员干部奋战一线,多举并措,坚守战役阶段的“战果”;各位白衣天使挺身而出,临危不惧,为百姓带好“护心口罩”;各岗志愿者舍小家成大家,响应号召,成为最坚固的“铁壁铜墙”......有的人会选择正确的路,有的人只选好走的路,万事开头难,就成为了许多人前方的“山”。我们应该摒弃浮躁的内心,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立足基层工作,锲而不舍,战胜脱贫攻坚中的重重“大山“。
党员干部需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魄、百折不饶的意志。”贫困群众要发展,观念转变要先行“,党员干部更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解百姓的担忧,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行动便是最有利的言语。百姓是我们工作的根,面对百姓的不理解、不支持,要以”海“的广阔吸取百姓的建议与需求,而不是“对着干”。正如习总书记所提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我们以”海“的气魄容纳国际文化,也以”海“的精神理解百姓需求。现如今,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沉下心、埋头干、带头做,带着问题找对策,给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党员干部需要有“情”系百姓的认知、为民服务的能力。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员干部的烙印,这不仅体现了干部的能力素质,更离不开对百姓的情谊。我们歌颂”一丸济世德“的顾方舟;赞扬”光明溢天地“的朱丽华;永记”初心自慷慨“的张富清......他们不是一个人,而是千千万万的”我们“,党员干部将对百姓的”情“,扎根工作,不忘初心使命,用理想信念为航,用汗水浇灌梦想之花,用国家作为坚强后盾。坚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承百姓”情",赋百姓“情”。
“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跟随着习总书记的记忆,我更加感受到了当时大山深处的贫困与艰难,只有带着梦想,才能走向未知的远方。看的是剧,讲的是生活,品的是人生,越是深入认识到闽宁精神,越是了解到党员干部工作中所需的“山”“海”“情”。(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郑坊镇人民政府 胡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