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一文中明确提出,“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更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保障和基础,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当然,全面依法治国的根基和力量来自党的坚强有力的领导,来自14亿人民群众,因此凝聚依法治国最大限度的社会共识,才能让法治充分保障国家发展,才能不断构建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坚持党的领导。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让全面依法治国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本要求在于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政治优势,凝聚团结亿万人民群众为构建法治中国夯实强大基础。从抗击新冠肺炎,到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成果都在证明这一个事实,党是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战胜艰难险阻和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因此唯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为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动力源泉。
贯彻人民至上。习总书记说过,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根基和底气。我们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推进依法治国,最终目标还是维护人民群众对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定繁荣、和谐稳定、法治有序的生活生产社会的美好向往。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凝聚依法治国的共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秉持执政为民的理念,让秉公执法的理念深入人心。
增强信心定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格局,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长期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法治体系不断完善完备,已然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后盾。事实证明,我国政治制度和法治体系是适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的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凝聚依法治国的社会共识,必须坚定不移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信心和定力。(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农业农村局 李奕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