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网评 > 正文

善当“老百姓的官”

2021-03-06 08:20:25 | 来源: 中廉在线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俗语,揭示了为官从政的智慧与哲学。

“共产党的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自己也当成老百姓,不要做官当老爷,在这一点上,年轻干部从一开始就要想清楚,而且要终身牢记。”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这番话,语重心长、微言大义、振聋发聩,既饱含深情又充满期待,既殷切鼓励又寄予厚望,为年轻干部怎样做官指明了奋斗路径,鞭策他们要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成为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让人生的每段路都多姿多彩、花团锦簇。

善说群众话。“言为心声,歌以咏志。”尽管说话是人与生俱来的本领,然而说话却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语言学家王力曾说:“说话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难的事。”一模一样的一句话,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愿意低声细语、有人习惯绵里藏针,不同的话语风格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干部会不会说话,检验的是党性、折射的是情怀,也影响和决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质量。信誓旦旦说大话、脱离实际说空话、巧舌如簧说假话、胡搅蛮缠说醉话,对于这样的干部,群众怎能不心存芥蒂、心有隔阂,怎肯与你敞开心扉、促膝谈心。练好与群众“打交道”的基本功,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掏心窝子,使语言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多说家常话、多说体谅话、多说知心话、多说鼓励话,摸准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困、所盼所望,才能在贴近群众时“春风化雨”,在服务群众时“润物无声”。

善办群众事。“只要是工作需要、抢救病人需要,我可以舍弃其他为之奋斗。”李兰娟院士发自肺腑的寥寥数语,字里行间饱含着爱民忧民为民的深厚情感。反观当下有的干部,只想当官爷不想做公仆、只想要官权不想担官责、只想揽官绩不想谋民福,推三阻四、掂轻怕重、抓小放大,急事办不妥、难事办不清、大事办不成,不做不错是他们的特有气质,这样的做法是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完全背离的。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要牢记“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时刻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像萤火虫一样,有一份光、发一份热。要把练好本领作为第一要务,树立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对分内之事尽职尽责、对困难之事攻坚克难、对突发之事挺身而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善看群众脸。“瓜子无语,味道说话。”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员、干部初心变没变、使命记得牢不牢,要由群众来评价、由实践来检验。”干部姓“干”,干在部前、不干没步,必须干字当头、干出实效。干事创业的成效怎样检验,干优干劣谁说了算、怎么衡量?群众最有发言权,他们的脸上有答案,笑容灿烂必然成果丰硕,阴晴不定一定喜忧参半,愁云密布必定前功尽弃。树立旗帜鲜明的用人导向,坚持能力突出者、实绩突出者、担当突出者优先,才能释放“用对一个人、树起一面旗、激励一大片”的蝴蝶效应。要把群众脸色作为干部评价的重要标尺,扩大群众参与的覆盖面,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地画好干部现实表现“标准像”。要科学运用考核评价结果,让“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构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政治环境,使干部选任符合民调、顺和民意、迎合民心。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站在建党百年的关键节点,年轻干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扛起政治之责、使命之责、岗位之责,接足牛气、攒足牛劲、铆足牛力,就一定会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吉林省四平市委组织部 胡文彬)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