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是家乡,留不住的是城市”这句年轻人的调侃,却真实反映了我国农村尴尬的处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急剧加速,大城市为虹吸效应的社会现象日益凸显,以农村人口持续减少、耕地撂荒、宅基地闲置、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等为特征的“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的“新三农”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国家如鲠在喉的老大难。
中国作为乡土之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一直高居不下,拼多多、快手、李子染的大获成功走得便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农村人口的消费能力毋庸置疑,对gdp的贡献更是不容置喙,乡村振兴是国家复兴之本,然而农村面临的最大困境在人口外流所导致的农村社会退化问题,乡村振兴更需留人。
政策奠基石,打造留人定海针。从“无锡模式”的拯救农村复兴建设,到人民公社体制的伟大实践,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改革,华西村、小岗村、南岭村的飞速崛起是硕果累累的成就。通过坚持政策留人,建立建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激励各项资源要素流入农村,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优化投资引商环境,放宽农村创业门槛。从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汲取发展灵感,因地制宜发展农村,走符合特色化乡村建设道路,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走进现实,照亮振兴梦。
就业强助力,按下留人接力棒。古话有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农村青年找不到合适施展才华的平台,外出务工便成为了农村人唯一的出路,自然农村陷入了村中逐门看,尽是白发人的发展困境。乡村振兴不是干部为农民扫扫地,修修屋的随手事,而是要想办法解决农民安居乐业的棘手事,因此我国要在解决农村就业问题上花大力气,做大手笔,持续推动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打造一条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电商等农业农村综合一体发展新模式,以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村发展效率。以低廉土地租金价格吸引广大制造业、手工业向农村地区迁移,培育现代化农村市场主体,鼓励有志青年回流农村创业反哺家乡,让农村青年在家就能把钱赚,在就业上为百姓吃下定心丸。
思想凝聚力,交出留人自愿卷。我党要抢占思想舆论战地,用好意识形态武器,坚守宣传主阵地,引导青年才俊为农村建设添砖加瓦,奉献青春年华燃烧激情岁月,要将农村大有可为的观念根植于新时代成长起来的新青年心中。依靠新媒体、新平台的力量,科学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工程,培育农村振兴带头人,日益凸显雁阵效应影响农村青年发展观、就业观、创业观。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攻坚力度,变“要我建设乡村”为“我要建设乡村”,让党员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最终形成辐射全国的表率作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老年大学 杨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