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做到态度不能变、决心不能减、尺度不能松,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开好局,起好步,监督尤为关键,唯有使监督永远在路上,方能促政治生态常清。
监督机制由来已久。古人云,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正因为好逸恶劳是人之常情,所以监督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时,也一并创建了相对独立的监察制度,且成为历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早在古代时期就意识到了监督的重要性。群众监督与党内监督相结合,
打铁必须自身硬,加强党内监督是我们党通过自我革命确保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是在中国全面执政的党,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还在于强化自身监督。”2016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顺应时势,推陈出新,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全覆盖式监督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突破性的以法规的形式将“一把手”列为监督对象的重中之重,从各个方面为新形势下强化党内监督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460多万党组织的大党,在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长期执政,党内监督永远不能放松。
公民监督的紫丁香凋谢,官员作恶的罂粟花盛开,群众监督力量不可小觑。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指出,公社的官吏必须处于公社的监督之下,防止公仆蜕变为主人。群众监督作为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方式,是人民群众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所进行的监督。毛泽东同志曾说,“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把一切腐败现象和不良作风问题淹没在人民监督的汪洋大海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监督的权利必然导致腐败,要加强对干部经常性的管理监督,形成对干部的严格约束。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牢牢把握监督的基本职责,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做实做细监督职责,让监督常在形成常态;要做到全面监督,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要突出重点,明晰监督的“人”和“事”,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切实让公权力姓公、为公。(柯玲玲 福建省晋江市英林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