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两委”换届是基层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关系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唯有提前谋划,主动出击,将各项“动作”施展到位,才能确保换出群众满意的新班子、换出新气象、换出干事创业精气神。
人才储备到位。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一些地方仍存在“选人难”“无人选”的难题。要破解“急用现找、无人可找”的困境,就要提早建立人才“蓄水池”,把“土专家”“田秀才”“乡贤”等提前纳入干部后备库培养,在现任村干、致富能手、退役军人、毕业优秀大学生中“留”“挑”“选”“引”,才能选出政治素质高、实干能力强、生活作风好的新班子。
走访调查到位。用好组织的“放大镜”,深入村(社区)与现任村组干部“谈”、同党员“议”、听群众“讲”,做到情况清、底数明、对策准。在走访调查中探明候选人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工作实绩。注重把群众对候选人的意见建议作为重要标尺,综合研判分析,得出客观公正的“体检报告”。用过“筛子”的方式把作风不实、能力不强者和“两面人”“骑墙派”、村痞村霸筛除在外。
程序执行到位。为推动换届选举工作合法规范、有序开展,坚决做法律法规的“忠实粉”,遵从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规定,厉行地方班子换届“十个严禁”,拒绝搞“灵活”“变通”。通过发放选举流程图、召开培训会议、干部督导等形式,确保履行程序不走样、遵循步骤不减少、执行法规不变通。做到全程纪实,确保可追溯、可倒查。
考核监督到位。换好是基础,用好更关键。班子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持续性的工程,切莫“一换了之”。要扎实开展换届“回头看”,通过明察暗访、发放问卷、调阅档案等多种形式,察明新一届“两委”班子能力强不强、作风好不好、成效优不优,用激励的糖果和纪律的鞭子,督促激励他们紧绷当担作为的弓弦,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吴宗烺 贵州省剑河县岑松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