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其中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物腐虫生”便也是同样的道理。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加强道德修养,要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对于干部而言,就是要深刻认识到修身自律对于个人成长及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三心”把修身自律植入血液。
慎微之心对待“事”。自持的基础在于慎终如始,时刻自重自省,做到慎微慎友。慎独慎微自古以来既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倡导的一种自我约束精神,也是干部必须葆有的一种修养境界。“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唯有首先在细微之处保持警惕、警觉、警醒,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持得住,才能把自律变成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
敬畏之心对待“权”。人有所畏,也有所成,自持的关键在于饱含敬畏之心。心存敬畏的人,往往更加懂得自持,更加注重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心存敬畏的重点就是敬畏人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干部手里所掌握的权力归根结底是人民授予的,这就意味着,各级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要忠于人民,主动接受人民的监督。否则,就得不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历史和实践证明,对权力和人民心存敬畏,必定能形成修身自律的主动自觉。
知足之心对待“利”。“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为官。无论在何时何地,广大干部只有以自持之心,恪守严格自律这一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和修身之本,才能筑牢“不想腐”的思想根基,让党和人民的事业永葆生机活力。只有严以修身自律,才能保持时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不断强化自我约束。相反,一旦放松自律,随时都可能落入“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的陷阱,都可能成为被拉拢、被围猎的对象,都可能被“糖衣炮弹”所击倒。(印大方.贵州省镇远县羊场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