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大头娃娃”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名婴儿疑似用了激素的婴儿面霜导致变成“大头娃娃”。消息一出立马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涉事商家还曾言之凿凿回应称自己的产品不含有任何激素,符合上市销售标准,同时还指责某平台博主“爸爸测评”及患儿家属炒作。但是最终的检查结果却给商家来了一记响亮的耳光。根据福建省漳州市“欧艾抑菌霜”事件处置工作组17日公布的通报结果:经过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检测,已经确定涉事产品“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和“开心森林一抹舒宝宝皮肤抑菌霜”确实含有氯倍他索丙酸酯,相关企业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
无独有偶,市场上关于不合格产品销售的问题屡屡发生,无论是以往的“三聚氰胺”事件,还是如今的“大头娃娃”事件,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必须要重视起来。事情发展到现在,绝不仅仅是患者和商家之间的问题。按照相关规定,假冒伪劣产品就不应该走出厂房,当这类产品流入市场并进行销售时,这也就说明了某一检查监管环节出现了纰漏。因此从生产、检验、销售、监管等一系列流水线必须要严格监管保障产品的合格性、安全性,避免造成危害大众的公干安全事件。从“大头娃娃”事件的处理结果来看,相关部门对涉事企业的严格调查和严肃处理,我们相信这个事件会警醒其他企业,也让相关部门对市面上销售的产品加大监管力度。
如何更加全面的清净市场,深入打击问题产品呢?相关部门必须要提高对产品生产的监管,提高审核的门槛,增加审核检查的细则,堵上规则的漏洞,提升违法犯罪的成本。全面排查相关行业,对问题企业、产品及时作出处罚、整改。在日常的监管过程中,要不定期的对产品进行抽检,保障产品的安全性。与此同时,还要扩宽监督的路子,畅通举报维权渠道。充分调动民间监督的积极性,多管齐下。凝聚社会性的监督力量,彰显监管智慧,净化市场。(陆明湘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