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地基。近日,《关于持续解决形式主义问题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体现了党中央对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一抓到底的坚定决心,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没有休止符,体现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积极性,实实在在让基层干部摆脱形式主义束缚、放开手脚干事业,凝聚起敢于担当作为、敢于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为基层减负,必先建章立制。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规章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为基层减负,首先,应从制度入手,要建立健全基层减负机制和督查长效机制,一些给基层“增负”的环节项目必须坚决取缔,建立起上下联动,让基层干部从“痕迹管理”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轻装上阵”。其次,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必须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干部敢于担当“五条标准”来科学识人、精准用人,从源头抓起,营造出让有为者有位的良好氛围,让想干事者有机会干事,让能干事者干成事,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成为基层选拔任用干部的新常态。
为基层减负,须破形式主义。一方面是当前在不少地方基层,形式主义真不少,“文山会海”、各项材料报表、迎检多问责多等突出问题,面对如此繁杂多变的工作,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变成了“万金油”,久而久之对工作的积极性就容易下降。“形式主义害死人”,消耗了基层干部的大量时间,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破坏了干部之间关系。另一方面层层压实责任变成了层层推卸责任,因此为“基层减负”,应先从领导干部抓起,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各项工作抓好抓实抓细,不要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刷白墙”,要真真切切让党的政策方针在基层遍地开花,让人民群众在这轮改革开放中不断增强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为基层减负,要鼓励基层干部大胆创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各种挑战不断涌现,想鼓励干部大胆创新,先解决干部顾虑重、动力不足、裹住不前等问题,需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来改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情形,为创新者、为担当者、为实干者吃下“定心丸”,让想干事者、敢干事者、能干事者多一道“保护伞”。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基层减负”不能光光喊口号,基层情况是复杂多变的,若是不分情况、不分性质,去搞“一刀切”,不仅会打消基层干部的积极性,甚至还会让他们走向懒政不作为的极端。因此为“基层减负”应多点些实招,少些花招,落实好能上能下、容错纠错、鼓励激励,是当前基层干部需要的一碗的“心灵鸡汤”。(林景 海南省东方市四更镇人民政府)